Search

#所謂的指引是原則是思考方向也是邏輯但不是唯一或一定或完全一樣

#營養師不看病...

  • Share this:

#所謂的指引是原則是思考方向也是邏輯但不是唯一或一定或完全一樣

#營養師不看病況不評估生理機制不理會個體差別悶著頭就照指引給是給什麼鬼東西?

#跟著指引走還是腦殘往前走🙄

#拉高蛋白質很重要沒人說不重要但預解或元素配方加高蛋白粉是哪招?🙄

#森七七大膽預言急重症的高蛋白指引未來會像當年熱量一樣迷思於快速加好加滿而忽略了病人整體評估與營養照護的輕重緩急

#所謂的運動不是只有重訓不要看到什麼輔助器材就腦殘說哇靠好猛的講師叫病人玩重訓🙄

當這些年sarcopenia逐漸被重視,蛋白質的攝取量也從討論到建議調高攝取量,更遑論在近年來急重症的照護指引上,也建議ICU病人蛋白質給予要提高,以利促進或避免多項急重症時的生理機制(在此不贅述,有需要的人請自行去唸書)。

然後,森七七開始聽到許多營養師,在許多場所或課程裡,都教大家腸道營養在能給予的情況下,不要懷疑也不用考慮蛋白質所佔熱量比例,蛋白質就給下去給到滿給到下好離手。

但,真的是這樣嗎?完全、沒有、其他的狀態、需要考慮評估了嗎?

一個ICU病人,當腸道營養已經達到1200大卡、1400大卡甚至以上,你還在算蛋白質比例、還在猶豫不決時,我也會覺得可以不用再懷疑了。

但,難道沒有人care過300大卡、或500大卡可能還需要給予半濃度灌食的ICU病人嗎?

如果依照guideline建議蛋白質1.2(1.5)-2.0g/kgBW,一個60公斤的病人至少給予72克蛋白質以上,而如果熱量只有300大卡,是整杯都用高蛋白粉嗎?

問題是,病人為什麼只灌食300大卡?這個人處於怎樣的代謝狀況?只有消化不好而已嗎?當下的病況與生理需求呢?這時候除了拉高蛋白質沒有別的了嗎?

即使給予800或1000大卡但是處於元素飲食的情況下,蛋白質一樣加好加滿嗎?無論是哪一個品項的預解或元素配方,其蛋白質含量都是固定比例包含在配方內,如果不足夠就用預解或元素配方再加高蛋白粉嗎?(那是哪門子的預解元素? 萬聖節特調配方嗎?🙄)

就像早些年在繼續教育課堂裡,那些資深的學姐們總是提醒著我們,營養師不要只看熱量、不要迷思於ICU病人熱量一定要加到滿,重點是在於病人的整體評估,而不是一個只會加熱量加到滿的營養師。

曾幾何時,熱量的迷思變成一面倒的蛋白質加好加滿加到下好離手?

另外,應該大家都已經知道臥床不動越久越會造成LBM的流失,所以許多照護指引無論一般疾病或ICU care,都建議能盡量運動(或活動)、靠器材輔助甚至被動幫忙活動,都比完全不動要好。

這其實應該是件顯而易懂的一個重點,近期某課程的國外講者也分享了這個觀點以及一些實驗與實證。但怎麼有天森七七瞄到,有人讚歎加護病房玩重訓這種心得文?......(當下森七七真的覺得眼睛業障好重😰)

所謂的指引,應該是引導你思考的方向、引導要注意的地方,而不是沒事加好加滿或是沒事把重訓掛在嘴上就認為自己懂運動。🙄

指引大家都看的到,如果一個病人的營養照護看看指引跟著做就可以了,那麼我們自己也把自己看的太輕了。

營養師之所以是營養師,營養師之所以專業,應該在於有所不同!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View all posts